博世與大陸集團聯合宣布開發出車規級PIR感測模組,這項突破性技術將熱釋電感測器整合於方向盤內部,透過持續監測駕駛手掌溫度變化與握力分佈,即時評估駕駛疲勞狀態。當系統偵測到異常握持模式或體溫下降趨勢,會啟動分級警示系統,從座椅震動到自動調節空調溫度,最終階段更可啟動輔助駕駛系統,確保行車安全。這項技術已通過歐盟ECE R129認證,預計2025年將搭載於多家歐洲車廠的新世代車款。
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則開發出「車艙生命體徵監測系統」,在車內頂棚佈建多個PIR感測器,形成立體偵測網絡。這套系統可精準辨識車內人員數量與位置,當偵測到兒童或寵物被單獨留在車內時,會自動啟動通風系統並發送警報給車主。更創新的是結合熱輻射成像技術,能非接觸式測量乘員心率與呼吸頻率,為自動駕駛時代的車艙安全設立新標準。實測數據顯示,生命徵象監測準確率達98%,已獲得寶馬、賓士等車廠的採購意向。
英國政府推動的「智慧交通2030計畫」,要求所有新出廠商用車輛必須配備駕駛狀態監測系統。為此,英國新創公司Valeo開發出專用於商用車的PIR感測方案,特別強化抗振動與寬溫域運作能力(-40°C至105°C)。這套系統可同時監測駕駛員眼部開合度與頭部姿勢,配合手掌溫度變化數據,建立多維度疲勞駕駛預警模型。在倫敦公車隊的實測中,成功將疲勞駕駛事故降低45%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