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松下集團11月1日宣布,其位於三重縣津工廠的全新PIR感測器產線正式投產,專注量產車載級紅外線偵測模組,首波供應對象包括台灣鴻海、韓國現代等亞太車廠,預計年產能達300萬顆。該產線是松下繼22年累計生產1億顆PAPI RS系列後的關鍵布局,新產品搭載車規級耐高溫晶片,可在-40℃至120℃環境中穩定運作,主要用於電動車駕駛艙生命體偵測與自動泊車環境感知。
技術方面,車載PIR感測器整合毫米波雷達數據融合算法,人體存在辨識準確率達99.7%,誤報率低於0.1次/千小時,符合歐盟Euro NCAP 2025年安全認證標準。松下汽車電子事業部長山田明指出,亞太地區電動車滲透率已突破35%,駕駛艙生命體監測成為強制配備趨勢,新產線產品單價約新台幣850元,較歐美同級產品低18%。台灣鴻海已確認首批10萬顆訂單,將用於旗下Model C電動車改款車型,預計2026年Q1量產交付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