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大陸供應鏈成本優勢減弱 東南亞PIR感應器第二生產基地地位提升

全球電子製造供應鏈持續進行調整,過往高度集中於中國大陸的熱釋電感應器製造產能,正逐步向東南亞地區轉移。此一現象主因於中國大陸生產成本上升及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。越南、泰國等地的工業區,近來吸引不少感測器封裝與測試廠商進駐設廠,利用當地相對低廉的勞工成本與優惠的投資政策,建立第二生產基地以分散風險。

對於國際品牌客戶而言,供應鏈的多元化已成為採購的重要考量。東南亞生產的PIR感應器模組,在保持一定性價比的同時,交貨穩定性與關稅優勢逐漸顯現。此趨勢不僅重塑了全球PIR感應器的供應地圖,也帶動東南亞本地電子零組件產業的技術升級,從單純的代工朝向更複雜的模組化製造發展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