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南亞智慧農業 PIR 感測器興起 監測技術降本增效

東南亞智慧農業快速發展,PIR 感測器作為畜禽活動監測與園藝管理的核心設備,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。在泰國、馬來西亞等農業大國,當地農場開始大規模導入 PIR 感測器,用於監測豬、雞等畜禽的活動頻率與棲息狀態,結合數據分析實現精准飼養,降低死亡率與飼料浪費。

產品特點方面,針對東南亞高溫高濕環境,廠商推出具備 IP67 防護等級的工業級 PIR 感測器,操作溫度範圍涵蓋 – 10℃至 60℃,可抵禦暴雨與灰塵侵蝕。台灣台達電子推出的農用 PIR 感測器,支援 4G-Cat.1 通訊與太陽能供電,偵測距離達 12 米,可實時傳輸數據至農場管理平台,幫助農戶遠程監控棚舍狀態。該產品已獲得泰國正大集團與馬來西亞 Sime Darby 農業的大額訂單,首批部署超過 1 萬個農場。

市場分析指出,東南亞智慧農業 PIR 感測器市場規模 2025 年已達 1.2 億美元,預計 2030 年將增長至 3.8 億美元,年增率超過 25%。除畜禽監測外,智慧園藝領域的應用也在擴展,PIR 感測器與灌溉系統聯動,可根據作物生長狀態自動調整澆水頻率。台灣與中國大陸廠商憑藉性價比優勢,占據該市場 70% 以上份額,未來將進一步提升產品數據精度與 AI 分析能力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