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T聯手首爾國立大學 突破10奈米超薄電子皮膚技術pirhome.com2025年5月9日熱感資訊 麻省理工學院與首爾國立大學團隊宣布成功開發厚度僅10奈米的超薄熱釋電薄膜,採用「遠紅外線自冷卻檢測」技術,可將環境熱輻射轉換為電信號。此技術突破將推動智慧隱形眼鏡、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發展,未來可應用於無創健康監測與自適應照明系統。研究團隊表示,該薄膜在-40°C至120°C極端環境下仍保持穩定性能,相較傳統PIR元件靈敏度提升3倍 。 上一 文章 美DARPA資助「量子PIR感測器」研發 專注次兆赫頻段探測 下一 文章 海曼(Heimann)推出雙元差分PIR感測模組 相關文章 InfraTec推出靜電驅動可調波長感測器,氣體分析精準度突破2025年8月17日 MIT研發10奈米原子級熱釋電薄膜,夜視設備邁入無冷卻時代2025年8月17日 YOLE報告:熱電堆感測器加速替代熱釋電技術,AI驅動成關鍵2025年8月1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