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大學開發鐵電光熱電混合結構,響應頻寬突破4000奈米pirhome.com2025年8月17日熱感資訊 山東大學物理學院於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(IF:19)發表等離子體/鐵電混合結構熱釋電偵測器,透過金奈米棒陣列增強熱局域效應,將光熱轉換效率提升至98%。此技術使偵測頻寬擴展至261-4000奈米,超越矽基光電二極體限制,響應時間僅39.7微秒,為現行最快寬頻熱釋電裝置。在-40℃至85℃環境下連續運作一年無性能衰減,已應用於中國風電設備的紅外熱成像監控系統,可提前72小時預警軸承過熱故障。 上一 文章 SENSOR CHINA 9月開展,聚焦感測器AI融合應用 下一 文章 美思先端冷媒感測器獲德國萊茵認證,車用市場滲透率突破 相關文章 InfraTec推出靜電驅動可調波長感測器,氣體分析精準度突破2025年8月17日 MIT研發10奈米原子級熱釋電薄膜,夜視設備邁入無冷卻時代2025年8月17日 YOLE報告:熱電堆感測器加速替代熱釋電技術,AI驅動成關鍵2025年8月1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