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保應用|熱釋電材料回收技術突破
德國Fraunhofer研究所成功從電子廢料提煉鈷、鋯等金屬,再製成熱釋電陶瓷粉體,成本降低22%。此技術突破稀土「鈧」價格年漲30%的供應困境,預計2025年商業化量產。歐盟同步實施碳關稅政策,非歐盟生產感測器課徵每…
德國Fraunhofer研究所成功從電子廢料提煉鈷、鋯等金屬,再製成熱釋電陶瓷粉體,成本降低22%。此技術突破稀土「鈧」價格年漲30%的供應困境,預計2025年商業化量產。歐盟同步實施碳關稅政策,非歐盟生產感測器課徵每…
新創企業BioSense推出柔性熱釋電薄膜貼片,可連續偵測患者體溫變化,誤差僅±0.1°C。此技術採用壓電材料收集環境動能免電池運作,已獲馬來西亞國家醫療系統採購,用於遠程發燒徵兆預警。同步整合毫米波雷達監測呼吸…
中國科研團隊發表熱釋電三感測器定位算法,透過對稱峰值檢測與鄰接表數據存儲技術,將礦坑人員定位誤報率壓低60%。系統劃分安全區、預警區與危險區,當人員進入5號危險區時自動觸發機械停機,已應用於山西煤礦集團…
德國海曼(Heimann Sensor)宣布推出新型工業級PIR感應器 HPS-42AI,整合AI邊緣運算晶片,可辨識人體移動軌跡與行為模式,適用於智慧工廠與倉儲管理。該產品採用 DLATGS晶體,響應率達5000V/W,工作溫度範圍擴展至-…
松下(Panasonic)發布全球最薄PIR模組 AMN34112,厚度僅1.2mm,專為摺疊裝置與穿戴設備設計。透過 8元件熱釋電陣列 與多層菲涅爾透鏡,檢測角度提升至180°,功耗僅0.1W。預計2025年Q4量產,鎖定日本與東南亞醫療照…
三星電子將PIR感應器整合至HBM4堆疊封裝中,開發出 Smart HBM 原型,可即時監控晶片溫度變化並動態調節頻率。SK海力士則採用 LiTaO₃晶體,推出低噪版本,適用於資料中心伺服器,兩者均計劃2026年投產。
Teledyne FLIR發布 StormCaster-PIR 系統,搭載雙波段PIR感應器(8-14μm與3-5μm),可於5公里外偵測人體熱源,並結合AI區分敵我目標。已獲北約部隊訂單,將用於邊境巡邏與反恐任務。
豪威科技(OmniVision)新型車規感應器 OVPIR-AUTO 通過AEC-Q100認證,採用 金黑電極 設計,光譜響應平坦化,避免車燈與陽光干擾。支援CAN FD通訊協議,已打入比亞迪與特斯拉供應鏈。
光寶科技(Lite-On)發布 CeilingPIR-8X,整合8元件PIR陣列與環境光感測器,檢測直徑達8米,延遲時間可設定30秒至30分鐘。透過Zigbee 3.0聯動智能燈具與空調,主打東南亞高端住宅市場。
CSR集團與墨爾本大學合作,推出 SolarGuard 街燈系統,採用 鈮酸鍶鋇(SBN)晶體,在極端氣候下仍保持穩定偵測。系統內建能量回收模組,可將環境熱能轉換為輔助電力,已於雪梨與新加坡試點安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