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曼(Heimann)推出雙元差分PIR感測模組
歐洲紅外技術龍頭海曼發布新一代雙元差分PIR感測器,整合奈米級熱釋電薄膜與AI邊緣運算晶片,可精確區分人體移動與寵物活動,誤報率降至0.2次/天。該產品已導入德國智慧辦公大廠Steelcase的會議室監控系統,單價較…
歐洲紅外技術龍頭海曼發布新一代雙元差分PIR感測器,整合奈米級熱釋電薄膜與AI邊緣運算晶片,可精確區分人體移動與寵物活動,誤報率降至0.2次/天。該產品已導入德國智慧辦公大廠Steelcase的會議室監控系統,單價較…
麻省理工學院與首爾國立大學團隊宣布成功開發厚度僅10奈米的超薄熱釋電薄膜,採用「遠紅外線自冷卻檢測」技術,可將環境熱輻射轉換為電信號。此技術突破將推動智慧隱形眼鏡、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發展,未來可應用於無…
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(DARPA)宣布撥款2,300萬美元,資助加州理工學院團隊開發量子干涉PIR感測器。此技術利用冷原子干涉儀檢測0.1-10THz極低頻紅外輻射,可穿透混凝土牆體探測人體生命跡象(如心跳),計畫用於…
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(CEA-Leti)於4月23日展示全球首款柔性PIR感測薄膜,厚度僅50μm,可彎曲貼合於曲面物體(如汽車儀表板、醫療床墊)。該薄膜結合石墨烯電極與鈣鈦礦熱釋電材料,靈敏度達0.01°C,且耐受10萬次…
日本村田製作所(Murata)於4月25日發表新一代「MEMS-PIR」感測器,厚度僅0.5mm,為目前全球最薄。該產品採用微機電系統(MEMS)技術,將傳統熱釋電晶體微型化,並整合自適應環境補償演算法,可精準區分人體移動與…
德國英飛凌(Infineon)與台達電子(Delta Electronics)於4月26日宣布,聯手開發車用級PIR感測模組,通過車規最高安全標準ISO 26262 ASIL-B認證。此模組結合英飛凌的XENSIV™系列感測器與台達的車用電源管理技術,…
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(UC Berkeley)研究團隊於4月24日發表論文,成功開發仿生神經網絡驅動的PIR感測晶片。該晶片模擬人腦視覺皮層處理機制,能自動篩選背景干擾訊號(如暖氣流動),在保持98%檢測精度下,功耗僅需0…
韓國LG集團旗下LG Innotek宣布,將投資1.2億美元擴建墨西哥華雷斯城(Ciudad Juárez)工廠,專注生產車用與工業用PIR感測器。新廠房將導入奈米壓印技術(NIL),使感測器靈敏度提升至±0.5°C,並支援-40°C至125°C極…
荷蘭應用科學研究院(TNO)於4月22日推出全球首個「PIR-毫米波雷達」雙模感測系統。該方案在傳統PIR基礎上,疊加60GHz毫米波雷達,可在不侵犯隱私前提下,精確辨識人體動作細節(如跌倒姿勢)。系統已於荷蘭多家養…
台灣矽創電子(Sitronix)4月25日發布STC3250系列晶片,整合PIR感測與環境光感測功能,功耗僅3.2mW,支援I²C與SPI介面。該晶片採用自主開發的「動態範圍調節演算法」,可在強光(100,000 lux)下穩定運作,適用於智…